close

前陣子看了篇關於菜鳥公關AE的文章,
標題依稀記得是:給菜鳥公關們,誰跟你說當公關很好?
內容從身為廣告業資深前輩的角度,破題想要詢問菜鳥公關們,當初進來從事公關工作為了什麼?為什麼做了卻不停抱怨?
再到他自己最印象深刻的一位女公關 ─ 1位26歲的女公關,從國外留學歸來,做了兩年公關後選擇離開。
可是相較很多從事公關離開後,不停抱怨的人,這位女公關是選擇去國外知名學院,而那座知名學院很難進。
女公關請筆者寫推薦信,而信中,其實筆者無法說太多重要厲害的事蹟,他能說的,只是這位女公關的工作細節。

在那些行為細節裡,他看到了企圖心,看到了親力親為以及破釜沉舟要替每一方解決問題的態度。
僅僅如此,女公關最後進入了知名學院,最後在國外擔任顧問工作。


反思了一下自己,我知道自己是積極的、不怕事的,
可是在這方面似乎沒被認可過。
到底是差在哪呢?

在這次與我的友人出去遊玩時,終於有了解答、有了更深的感觸。

我們四人準備著火鍋料,
由於只有兩把刀,我跟另一名友人便拿起刀,開始東切西切。
而另外兩名友人也把該洗的、該拆的給做完。
到了真的沒事做的時候,我以為我們都有一同的默契,覺得沒刀的兩名友人可以去休息休息做做自己的事情,
而其中一名友人確實就拿起了手機開始滑,
另一名則是不停地在廁所、流理台和桌椅間來回思考,還有什麼能夠幫忙、還有什麼沒有注意到、怎樣才能讓事情更順暢而能讓另一批人回來時就能有暖和的火鍋吃?

第二天,我們要一同到雙龍瀑布上去,
要抵達前的路途,幾乎都是粗陋的石頭上有著漏水水管的水漬,沿著樹林裡前行,
我們一行8人,有其中一人腳曾有舊傷,較不方便,在後面緩慢地跟著。
走著走著,自然而然地變成了前面四人的腳程較快,後面四人也零零落落的皆有段距離。
而這位友人是在前的四人之一,我在後頭,看著他們一直消失在我前方蜿蜒的小路。
卻常在一個轉彎後發現,他總會找到一個我看的到他的地方,讓我確切的知道他們走的是哪條路。

後來回程時,他擔任司機,載著我們,在每一個會車或停車,他最先想到的都是對向來車或者之後要停車的人是否方便通行。

而我則發現,他的每個出發點,都是先想想"別人"是否還有什麼需要幫忙。

在後來的聊天中,他說到了最近年終主管的講評,提到他的主管對他的講評,是"超乎預期"。

每個小地方,都代表著一個人的思維,而影響行為。
或許這就是所謂的"人格特質"吧!

當他人形容"貼心"時,其實意思等同於"你真替我/他人著想",
因此,願不願意做,便不是關鍵點,而是:「有沒有多替他人多想一點。」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etterdream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